正"多能源"的應用,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行業,都意味著發展空間的拓展和技術研究方向的延伸,同時也意味著所跨越的領域更廣。但多能源互補集成也意味著更多的跨界融合,雖然推出了多能源系統,但如果固步自封,一味地想依靠一己之力在技術上升級是不現實的,勢必將導致自己走入一條死胡同。那么,多能源發展空間有多大?多能源未來的道路能走多遠?
目前的能源利用,基本形式有太陽能、空氣能(環境熱源)、燃氣、電四種,潮汐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等推廣還不普及。常見的多能源互補系統有4種方式:太陽能+熱泵供熱系統,太陽能+燃氣能供熱系統,太陽能+電能供熱系統,太陽能+熱泵+燃氣能供熱系統。可再生能源(以太陽能為主)+清潔能源(以燃氣為主)的多能源互補集成系統應用最易被消費者接受,且效果相當好,是目前太陽能熱利用集合輔助能源最理想的形式。

但即便如此,“多能源互補集成系統”的理念在實踐中依然面臨較大的障礙。這些障礙和挑戰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度、市場接受度、投資回收比等方面。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自去年9月份以來,就在積極協同力諾瑞特、邁能等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技術專家進行積極溝通,成立了“多能互補”工作組及專家團,共同推廣“多能互補”新能源系統的技術理念和技術體系。
“多能源”的應用,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對于太陽能熱利用、家電甚至燃氣等行業來說都意味著要進行發展空間的拓展和技術研究方向的延伸,同時也要進行更多的跨界融合。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協會也在力促“多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