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冷熱量表已普遍使用在新建和擴建工程供熱、供冷或冷熱共用管網(wǎng)的熱(冷)量分戶計量中,2冷熱量表的安裝目前施工和安裝還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常因安裝不當造成計量不準確,暖氣片廠家就組合式冷熱量表的安裝談一些實踐經(jīng)驗。
1.冷熱量表的形式和組成組合式冷熱量表主要由流量計、溫度傳感器、計算儀等三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可以看成是三個獨立的部件。
流量計安裝在供水或回水管道上,輸出信號用于反映管內(nèi)流體流量,常見的流量計有機械式、電磁式、超聲波式、振蕩式等多種;溫度傳感器是配對的兩支鉑電阻溫度探頭,分別安裝在供水、回水管道上,采集供水、回水溫度并發(fā)出信號;計算儀(計算器、積分儀)用來接收來自流量計和溫度傳感器的信號,并進行處理、計算、顯示出所消耗的熱量(或冷量),可通過切換顯示出流經(jīng)管道的累積水流量和累積工作時間、供水和回水溫度等參數(shù)。
組合式冷熱量表按流量計、溫度傳感器、計算儀三部分的組合不同可分為一體型、分離型和半分離型。一體型冷熱量表是把流量計、供水回水溫度傳感器和計算儀做成一個整體;分離型冷熱量表是把流量計、供水溫度傳感器、回水溫度傳感器、計算儀全部分開安裝;半分離型(緊湊型)是將流量計和進水溫度傳感器做成S體1計算儀單獨安裝或與MblishingH所示是組合式冷熱量表的幾種安<裝方式其中a單,無需調(diào)試,可減少位置空間和安裝工程量,其掩埋式的溫度傳感器避免了“竊能”的可能。現(xiàn)僅對分離型和半分離型各組成部分的安裝作一介紹。
2.1流量計的安裝通常,流量計安裝在供水管道上,但從冷熱量表的工作條件考慮,如果選用半分離型冷熱量表,采用計算儀與流量計固定在一起的安裝方式,供水溫度高于90°C時,會影響計算儀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壽命,這種情況下,流量計可安裝在回水管道上,相應(yīng)的供、回水溫度傳感器更換位置。
旋翼式機械流量計應(yīng)水平安裝,電磁式、振蕩式和超聲波式流量計水平或垂直安裝均可。安裝時注意流量計上的箭頭方向與管道內(nèi)熱(冷)水流動方向必須一致。大口徑流量計安裝時,應(yīng)增加必要的支架。
2.2溫度傳感器的安裝組合式冷熱量表供、回水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不同廠家的產(chǎn)品其安裝位置和安裝方法有所不同。
采用測溫球閥安裝:如所示,是生產(chǎn)廠家提供的一種可以直接插入溫度傳感器探頭的球閥,安裝時,將測溫球閥關(guān)上,卸下測溫堵頭上的螺絲,裝上溫度傳感器。采用這種安裝方法不僅省卻了關(guān)斷閥門,還可以避免因更換溫度傳感器探頭而將整個管路水放空,減少維修工作量。
2.3計算儀的安裝組合式冷熱量表的計算儀在工作時需進行采樣、信號傳輸、數(shù)據(jù)計算及存儲等,所以對安裝有較高的要求。
2.3.1安裝位置要求
(1)應(yīng)安裝在能避開有強電磁場的環(huán)境里,要求環(huán)境溫度適宜、清潔、干燥,以減少外界對數(shù)據(jù)信號的干擾。
(2)應(yīng)安裝在能避免曝曬、水淹、冰凍和污染的地方。
(3)安裝方向和高度必須能夠保證抄表、操作和拆裝方便。
2.3.2安裝方式(1)壁掛式安裝,計算儀可安裝在墻上或?qū)S弥Ъ苌?,安裝前應(yīng)預(yù)先埋設(shè)或安裝好電源線盒,再安裝隨表帶的壁掛安裝板,后安裝計算儀,要求計算儀1螺紋-套管接頭上!安裝cadeicJ.測溫a球閥e上(安)裝icPublish安裝橫平豎直牢固可靠(2)在流量計上安裝,是把計算儀與流量計固定在一起,為方便抄表和操作,相對流量計計算儀可在垂直方向翻轉(zhuǎn)和水平方向旋轉(zhuǎn)任意位置固定。
3冷熱量表的安裝注意事項:
組合式冷熱量表的安裝必須在管道系統(tǒng)安裝完畢、水壓試驗結(jié)束、管路沖洗干凈后進行。冷熱量表在安裝過程中和安裝后不得再在管路上焊接或修理。
缺陷的辨別辨別:一般尺寸和面積都比夾渣大;(1)肉眼觀察,只有薄薄一層,無深度感,大部分與夾渣有明顯區(qū)別;(2)磕打不掉,但用鋼絲刷輕刷即掉或用金屬絲一摳即掉,之后觀察斷口表面,就可看到與其它部位一樣的正常斷面。
4.預(yù)防措施在斷口過程中,只要阻止母材表面脫落的氧化物(或其它雜質(zhì))不掉入先斷裂的斷口內(nèi),就會有效防止這種偽缺陷的產(chǎn)生,具體措施如下:(1)盡量選用表面氧化物少的材料做為考試用試件;(2)做斷口試驗之前,清除試件表面的氧化物;(3)做斷口的過程中,隨時清除試件上掉落的氧化皮和粘附在壓頭上的雜質(zhì)。
這種由于母材表面的氧化物掉入斷口以后,被擠壓而形成的偽缺陷通過以下幾種!方法為證實焊縫中是否有缺陷存在,必要時,對先斷裂的一面應(yīng)先觀察。
本文來自:http://www.usbizdirect.com/news/1/608.html